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地处太湖之滨、吴越交界,西接湖州吴兴区、南连南浔区,与苏州洞庭东山、西山隔水相望,属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镇面积10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全镇目前拥有注册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6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8家,主板上市公司4家(亨通光电、德尔未来、凯伦建材、通用电梯)。光电新基建、先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家居成为全镇五大支柱产业,其中,光电缆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七都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光电缆之都”,是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建设部确定的“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全国光电缆通信科技园”,光纤光缆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全市唯一、全区首个。
七都湖荡纵横、河网密布,是自然生态的江南水乡。有着“一级空气二类水”的优美生态环境,拥有23公里最美太湖岸线,精心打造了一条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南公堤”,有“江南第一闸”之称的太浦闸就坐落于此,2011年成功申报“太湖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2022年成为苏州首个国家级红色水利风景区。水乡因桥而兴,全镇共有153条河(湖),现存古桥超百座,建于南宋绍定(1228—1233)年间的东庙桥是吴江现存最古老的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都风光秀丽、民丰物阜,是禀赋优越的鱼米之乡。丰饶的水土资源蕴育了生态有机的香青菜、大头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太湖三白、太湖虾等特色水产品,规划面积27255亩的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七都出产的太湖清水大闸蟹享誉海内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河蟹之乡”。
七都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原乡。古有“吴头越尾”之称,自宋以来就被誉为“儒林里”。费孝通曾26次到访,写下《江村经济》,笔下的开弦弓村——“江村”是中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开弦弓村先后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称这里是“中国的文化太庙”,先生晚年曾定居于此,结庐讲学,传播东西文化精华。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从这里走出,他是最早把文化学派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之一,有“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泰斗”之誉。这里溇港文化、渔耕文化、蚕桑文化等多元共生,昆曲木偶、太湖渔歌等非遗文化魅力尽展。
在七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湖风光,有令人欲罢不能的太湖美食,更有让人深沉陶醉的文化滋养,兼具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七都正逐步将“江村如画、美美七都”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