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苏州市吴江区地震应急预案》(吴政办〔2024〕31号,以下简称《预案》),并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实施。原《苏州市吴江区地震应急预案》(吴政办〔2020〕119号)同时废止。为宣传、贯彻、实施好《预案》,特解读如下:
《预案》适用于吴江区境内突发地震事件的应对工作,是指导和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此次修订是为适应当前应急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有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修订背景与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现状,着眼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推进队伍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吴江区应急管理领域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职能转变、机构调整。在应急预案实践和演练过程中,现有《预案》暴露出应急处置责任模糊、应急措施针对性不强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震灾害的应急工作成效。
在此背景下,《苏州市吴江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提出通过“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以“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结合吴江区工作实际,对《预案》进行修订,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二、修订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地震应急预案》《苏州市地震应急预案》《苏州市吴江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预案,结合本区实际,修订本预案。
三、修订过程
《预案》修订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准备工作阶段。2023年4月,吴江区应急管理局明确《预案》修订思路。5月,项目组开展资料收集与整理,对本区地震现状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二是形成初稿阶段。2023年6月至9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对照机构改革后更新的应急工作体制机制和部门职责,结合吴江区地震应急工作实践,形成《预案》初稿。
三是征求意见阶段。2023年10月,征求各区级层面地震应急预案涉及单位意见,对于提出的修改意见,项目组作了充分吸收并进行了有效沟通,达成一致意见。2023年10月16日,组织专家评审,对《预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修订内容
《预案》的总体框架参照《苏州市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后的《预案》分为10章,分别从总则、灾害分级与响应级别、组织指挥体系、监测报告与预报预防、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其他地震事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附则、附件等方面对本区应对地震作了说明。相较于2020版《预案》,此版《预案》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一是完善吴江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相关内容,从区、各区镇(街道)层面划分预案体系,以树牢全区大安全理念,构建全区大应急框架,从整体视角对吴江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体系进行梳理与整合。
二是进一步梳理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构成和工作职责,便于高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升本区在地震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
三是对原有应急响应流程进行优化,对信息接报、先期处置等环节作了说明,使应急响应流程更加合理和完善,提高其可操作性。
四是新增地震应急明白卡,分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白卡和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明白卡两种类型,将《预案》中灾害分级、应急响应流程等抗震救灾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有利于本区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吴江区境内及毗邻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及事件的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