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岁月更替 一页华章日新
2024年,吴江区城市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用汗水浇灌成果,以实干笃定前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值此契机,回眸奋进路,序启新篇章,让我们一起盘点梳理2024年工作。
聚焦发展大局
塑造城市环境“新形象”
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聚焦“五化两提升”18项重点任务,完成集中体检问题整改919个、自查自纠问题整改1.1万个。
加强“净美吴江”建设行动。全域推广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发挥“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建设辐射效应,新增高标准保洁区域5处。
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全区90个社区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党员志愿者、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74个动迁安置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提升工作。
推动市容市貌持续改善。科学设置疏导点97处,一体化开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项目18个,建设完成“美丽边界”项目11个,拆除高炮广告78处、涉安违建366处。
落实市政设施精细养护。随路批量整改井盖337座,其中“五防”一体化井盖93座。纵深推进19个老旧小区架空线整治,分类采用梳理入地和捆扎固定等方式,实现线缆净化。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四沿”“五旁”为重点区域,强化房前屋后和村道沿线的整治提升,完成全区190个行政村共10轮排查,集中清理暴露垃圾600余吨。
聚焦生态底线
紧抓垃圾治理“新突破”
加强制度建设。编制吴江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终端运营监管办法,实现建筑垃圾减量排放、规范清运、有效利用和安全处置有章可循。
落实备案核准。加强源头管理,通过集中辅导、送证上门等方式全面推进在监工程项目源头备案,备案率达100%。涉及工程渣土出土项目严格落实处置核准制度,全年核准出土项目90个,核准出土429.76万方。
规范运输企业。全区37家工程渣土运输企业、643辆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及2家装修垃圾运输企业、14辆装修垃圾运输车辆全部纳入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目录管理,统一车辆外观标识并安装主动安防系统,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完善终端设施。吴江区建筑再生资源处置项目正式运行,配套搭建建筑垃圾收运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预约收运小程序,为市民提供“一键式”便利服务。
强化受土消纳。统一规划消纳设施布局,联合资规部门全面梳理渣土消纳资源600余万方,可满足未来三年渣土消纳需求。建立消纳场所动态监管机制,实行三级分类管理,共形成利用消纳点116个。
持续严查严打。印发专项整治方案,严厉打击建筑垃圾非法运输、非法倾倒违法行为,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守卡,共办理建筑垃圾“两非”案件264起,处罚金额538.71万元,对源头、终端溯源处罚40起,处罚金额204.62万元。
聚焦民生福祉
优化公共服务“新供给”
推进停车便利化。实施“通停通付”民生实事项目,完成302个停车场(点)接入“苏周到”市级运营平台。持续盘活闲置资源,新增公共泊位883个。推行共享用活存量设施,全区34处停车场约4300个泊位实现错时开放。
优化公共骑行系统。建立“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的三位一体模式,全区共有车辆2万辆、停放点位5600个,累计骑行983万人次。组织开展世界无车日等活动,持续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提升照明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照明暗区消除行动,完成全区10万盏路灯无人机全覆盖巡查,亮灯率达99%。按照“在新建区集中推广,老城区结合改造主动实施”原则,完成花园路和垂虹路路口挂载5G微基站多功能杆试点建设工作。
积极打造城管驿站。在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大渠荡公厕、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坛丘社区各打造完成1座品质化城管驿站。在重点商业区、主要道路累计拓展环卫“共享休息点”144处。
升级环卫设施设备。全区15座公厕完成适老适幼改造,207座公厕配置“五彩工具间(车)”,促进保洁工具更加标准规范。不断探索环卫新质生产力,新增新能源车17辆,无人机扫车5辆。
聚焦文明规范
开创执法工作“新局面”
拓宽科技应用场景。深入拓展城市管理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紧盯建筑垃圾治理薄弱环节,建设人车企一体化监管平台,实现工程渣土运输全流程监管。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聚焦重大活动保障、违法建设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无人机巡查不断提升城市运行感知效能。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综合执法协作“一件事”,完善青吴嘉三地城管执法区域协作机制,强化相邻区域联勤联动、跨区域案件查办等。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协同处置治理“一件事”为切入口,累计向上海、浙江移交溯源线索20起。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省人大常委会新一轮基层立法联系点,重点推动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下达的三部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任务,累计上报修改建议46条,4条被采纳。配合开展《苏州市城市更新条例》等草案的调研,切实反映基层法治需求。
提升投诉处办质量。全年办理数字城管工单1.45万件,办结率达99.27%,群众满意率达98.66%。积极化解信访矛盾,办结各类来信问题诉求50件。响应“行走苏城”专项行动,推动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基层网格,累计巡查里程1.34万公里,上报问题643件。
推进执法体制改革。配合区委编办全面梳理城管领域权责事项清单,及时更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梳理城市管理领域相关赋权事项动态调整情况。持续开展镇域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深化基层中队规范化创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聚焦自身建设
展现干部队伍“新作为”
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创新做好党员冬训工作,开设“冬训云课堂”专栏8期,推出“冬训微分享 金句我来讲”栏目5期,以“科学输入”带动“高质输出”。坚持学思用深度结合,多维度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切实办好惠民实事。打造“城”心进社区、“城”意办实事惠民品牌,开展“脚步丈量 城心服务”专题活动,适度支持商业外摆,全区支持外摆经营的商业载体33个,支持就餐坐席的环境友好型商家92家,新增“城商联盟”道路16条,覆盖商家1800余户。
试点完善监督体系。贯彻落实区纪委“1+2+X”多元监督体系总体要求,聚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行风作风建设,加强党对监督工作的全覆盖、全过程领导,区、区镇(街道)两级综合执法机构探索设立专职监督岗,形成贯通协调的监督机制。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发挥城市管理培训学校教育阵地功能,积极承办全市城管领域行政执法队伍大练兵、青吴嘉三地区域执法协作交流探讨等专题活动。常态化组织全员轮训,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打造“上好一堂课”的理论品牌。
兜紧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安全生产“六化”措施落地见效,抓好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环卫终端、地下管网等领域安全监管,系统化开展隐患排查,做好台风“贝碧嘉”等防御应对,及时总结复盘、固化经验,全面提升城管领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新的一年
新的征程
吴江区城市管理局
将锚定信念
秉承初心
向“新”求质
向“实”发力
为打造“干净、整洁、有序”
“宜居、宜业、宜游”的
城市环境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