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在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面把握当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交汇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走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可比价);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69亿元;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增长6.1%;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03亿元;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6.3亿美元,增长10.2%;预计完成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3.84亿元,增长10%;预计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84件;预计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率为17.36%;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55.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为年度数据,无半年度预计数。全员劳动生产率需上级下达我区GDP总量后方可核算,暂无半年度预计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上级部门已取消该指标统计。
(一)坚守克难奋进的使命担当,更大力度壮大实体经济能级
1.农业经济质效提升。上半年,预计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6亿元,增长4%,夏粮总产1.02亿斤,新增高标准农田0.65万亩,地产蔬菜最低保有量稳定在4.34万亩以上;生猪存栏4.7万头,累计出栏3.18万头,增长315.9%。稳步实施40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2亿元。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入选首批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吴江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齐心村获评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黄家溪村、齐心村入选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百强典型案例。
2.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60亿元,增长3.1%;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20亿元,增长3.5%;预计实现规上新兴产业产值1155亿元,增长8.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2%左右;完成工业用电量116.32亿度;预计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增长8.1%。预计电子信息业完成规上产值553.6亿元,增长6%;丝绸纺织业完成规上产值523.16亿元,同比持平;装备制造业完成规上产值531.44亿元,增长1.1%;光电通信业完成规上产值153.04亿元,增长20.3%;新材料产业完成规上产值418.6亿元,增长7.4%。巨峰电气、嘉诺环境、信能精密、中瑞智创4家企业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总量列大市首位。4家企业入围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新增省智能工厂3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31家。开发使用“产业链保障云平台”“吴江惠企一键通”,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3.服务业经济总体稳定。上半年预计完成服务业投资248亿元,增长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9%左右;完成服务业税收(全口径)72.8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40.9%。吴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区域。中成新能源等5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亿友慧云、迈为股份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举办“点亮苏州湾 仲夏畅享购”、2022吴江网络购物节电商直播等活动,加快推进消费回暖。
4.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上半年,全区新增民营企业6712户,新增注册资本238.79亿元;民营企业总量达8.3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5118.97亿元。新增欧圣电气、翔楼新材2家上市公司,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27家,累计新三板挂牌55家。亨通光电、盛虹集团、明志科技入围苏州“智改数转”技术服务输出标杆企业,亿友慧云、博众精工入围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入围数量列大市第一。
(二)坚守追赶超越的信心决心,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创新转型
1.有效投入稳步增长。上半年,4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占年度计划65.6%,2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4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9.4亿元,占年度计划59.7%,16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209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0亿元,占年度计划51.6%,102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5个。全区共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357.54亿元,其中内资66个,总投资256.61亿元;外资19个,总投资15.53亿美元。1-5亿项目31个,5-50亿项目32个。举办2022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铁近机电特微型精密轴承总部基地和复盈碳纤维精密结构件项目开工奠基,总投资10亿元。积极开展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
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2022赛迪创新百强区中,我区位列全国第12、江苏省第2、苏州市第1。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超3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04万人;姑苏重大创新团队1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41人,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10人,市柔性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海鸥计划”16人。绿地复客智慧众创空间入选国家众创空间。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我区获奖数达11个,列大市第1,其中:亨通光电获一等奖,赛伍技术获二等奖,永鼎股份等7家企业获三等奖,迈为股份获创新奖(大市唯一),绿控传动李磊获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大市唯一)。洼地科技建成我区首个市级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科润新材料等5家企业获市双碳项目支持。亨通光纤牵头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持续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工作。开展“金融利科企,活水润鲈乡”科技金融专项服务,发放“科贷通”贷款88笔、总额度达5.07亿元。
3.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家,完成合同外资9362.81万美元;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6家,增资2家,境外协议投资完成1670.7万美元;新签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110.8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267.19万美元。签发自贸协定项下优惠原产地证书9216份,签证金额4.85亿美元,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1.55亿元。组织企业参加131届广交会云展会, 举办RCEP专题宣讲,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4.文旅体发展亮点纷呈。上半年,全区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65.21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466.81万人次;预计完成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6.17亿元,增长4.1%。七都江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获评第九届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吴江广场舞作品荣获“一起向未来 大家舞起来”全国网络广场舞大赛一等奖。七都江村综合提升、太湖苏州湾度假乐园等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研山美术馆入选2022年度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吴风法韵艺术团等3家单位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吴根越角中医药博物馆取得省级民办博物馆资格。举办2022“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暨“漫游吴江”夏日旅游季活动。
(三)坚守迎难而上的改革魄力,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国家战略扎实推进。有序推进128项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和35项先行启动区(汾湖)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水乡客厅、科创学园、桑基鱼塘等项目建设,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窗口、苏州窗口。出台落实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及2025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新高地。浦港路跨太浦河南延工程项目、长湖申线黎里大桥改建项目、江陵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3个项目预计获批一体化示范区中央预算内资金约2亿元。协调推进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和南北挂钩合作。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开展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攻坚行动计划,腾退土地2391亩。全区商品房成交建筑面积129.6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87.27亿元。商品住宅去化时间为12.96个月,非住宅去化时间为47.91个月。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7.08亿元,不良贷款率0.59%,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落实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创新推进52项任务举措,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服务,落实71项 “一网通办”改革2022年工作任务,推出“同城通办”服务,发出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和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搭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介服务共同利益辐射效应平台,发布99项政务服务“刷脸办”事项清单。用好“用工监测”“用工速递”等平台系统,引导机构为企送工3.95万人。全面落实市纾困解难46条等帮扶政策,发布助企纾困“一键直达”服务热线,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4.改革举措取得实效。全力推进30项2022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深入打造一批更具引领力、更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全力破解我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制约。落实“双碳”战略,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全国试点建设。在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中,我区营商环境、开发区转型升级、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和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成效明显,受到激励表彰,总量居大市前列。
(四)坚守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更大力度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1.综合保障坚实有力。上半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85亿元,增长8.1%,其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80.8%。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企业1382家,新增缴存职工4.71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590元/月提升至630元/月。奥林清华社区入选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人数达9257人。落实低保、特困、低保边缘、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措施,发放生活救助(补贴)金5696.86万元。启动江陵街道、横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区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大市首先推出智能养老“一键吴优”服务项目。深入开展“苏安行动”三大攻坚任务、全力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推动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4%,实现16年命案全破。
2.公共服务质效提升。上半年,10个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10亿元。25个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76万个。深化教育改革,印发《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跨越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盛泽中学教育集团和盛泽二中教育集团。全面落实“双减”工作,有效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全区民生档案查询服务实现区镇街道全覆盖。建成区儿童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培训企事业单位防疫员1.5万余人,区内自有核酸检测能力能够满足24小时内完成全域核酸检测任务。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工程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工作有序开展,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3.城市品质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区新增造林303亩,抚育面积2100亩。开弦弓等长漾北片区村庄规划入选2021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优秀案例,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战略规划、苏州南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及汾湖片区概念规划获评2021年度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沪苏湖铁路全面开工,通苏嘉甬铁路召开初步设计预审会,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州至吴江段线路方案基本稳定,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进行工可研究,苏州南站变更设计方案通过审查,苏州湾1号隧道完成立项、2号隧道深化方案研究。普通国省道、县道优良路率达100%。新改建农村公厕42座,新增公共泊位1191个。建立“江惠芬”志愿服务联盟,高效规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省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发现问题隐患4633个,完成整治3147个,整改率67.9%;开展行政处罚618起,处罚金额1124.95万元。
(五)坚守动真碰硬的勇气锐气,更大力度厚植生态绿色基底
1.专项行动卓有成效。上半年,“三治”“三优三保”“污染防治攻坚战”“331”等专项行动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三治”方面,完成治违4366.93亩。“三优三保”方面,完成拆旧3027.99亩,复垦2079.05亩,通过区级初验1683.11亩,完成市级验收1648.99亩,取得批文1073.3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01亩。“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方面,新增市政污水管网13.5公里。完成 VOCs综合治理158项。完成工业锅炉、炉窑整治“回头看”119家。“331”整治隐患专项行动方面,排查“331”火灾隐患2.91万处,完成整改1.92万处,整改率达66.1%。完成“三合一”、出租房(群租房)两类场所合规化改造1.1万处。完成“9+1”场所隐患整改与合规改造4215处。建成30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
2.生态质量不断改善。上半年,持续推进“气、水、土”三大攻坚战。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3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134天,达标比例76.6%。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1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100%,水质达标率为100%。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154家,卓新2.8万吨/年危废收集贮存项目投产运行,及时启动绿怡、光大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作出行政处罚185件,处罚金额2884万元,查封扣押6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4件,移送刑事司法6件。全区所有镇全部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上半年,我区全力克服周边城市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期中答卷”,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起伏反复,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还需提升,示范区改革发展任务和“科创圈带”建设较为艰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还需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还要提高。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
我们要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大力推进“一体化示范区”“科创圈带”建设,着力推动“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一)聚焦国家战略,全力以赴争当示范窗口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政策红利,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四大方向,全力推进128项示范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切实抓好35项先行启动区(汾湖)年度重点工作,以更多示范引领的一体化发展成果,为长三角全域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出台落实“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实施方案,深入落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及2025行动计划,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吴江)建设,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围绕世界级湖区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协同办好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示范区建设三周年工作现场会等重大活动,加速水乡客厅、中车智能制造星舰、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平台,全面展示我区示范区建设成果。锚定省、市高质量发展成效考核,对标14项区级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奋斗目标,出台落实区级高质量发展成效考核方案,凝聚部门、区镇合力,奋力推动吴江在2022年度苏州综合考核中冲刺第一方阵。
(二)聚焦科技创新,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升级
紧扣“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要求,稳步推进209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更稳更牢。聚焦“五大经济”,强化对世界五百强、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精准招引,在“好风景”中嵌入“新经济”。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再造提升,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创建“灯塔工厂”,积极争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扩大民营经济“领头羊”优势,深入实施产业链“攀高、补短、育新”工程,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更多上市企业、500强企业,持续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做强做优楼宇经济能级和生态圈,高品质推动苏州湾CBD总部经济提档升级。引导外贸企业深耕“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市场,开拓外贸发展新空间。全面落实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释放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开展双12等品牌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暑期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加强数字人民币促消费应用,高品质打造苏州湾中心、苏州湾全球商品贸易港、砂之船超级奥莱等新消费场景。
(三)聚焦改革开放,全力以赴释放市场活力
深入实施30项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推动示范区78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落实、复制推广,用改革的思路办法破解瓶颈、激发活力,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提供有益探索和典型示范。深入落实52项“最舒心”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年度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水平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持续推动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全力实施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亩均、绿色、创新、能耗”论英雄导向,加快推动一批低端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有序退出,显著提升全区工业企业亩均产出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纵深推进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树牢“产业+人才”“项目+人才”的工作导向,以一系列扎实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高水平举办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充分激发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彰显“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吴江风采。
(四)聚焦民生福祉,全力以赴优化公共服务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以“动态化防控措施+严密型防范网格”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牢牢守住厂门、家门、店门、校门,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力守好“外防输入”关口,全面提升自身抵御疫情的能力水平。聚焦“七稳七保”,落实好各级纾困解难政策,细化出台稳住经济大盘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10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不断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总目标,打造“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泊群”吴江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打响“新时代鱼米之乡看吴江”品牌。完成新城实验小学(幼儿园)、汾湖高级中学改扩建等12个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学位7000个。开展“乐业吴江”“创响吴江”“技能吴江”三大行动计划,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加强社会救助管理,加快 2 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 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序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抓好专业打处、数字公安、治安防控等重点工作,构建“最安定”“最安全”“最安心”的示范区发展环境。践行“生命至上、安全至上”发展理念,聚焦燃气、危化品、既有建筑、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等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着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聚焦生态绿色,全力以赴改善城乡面貌
坚决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逐一验收销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美丽吴江生态绿色底色,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蓝天保卫战,系统推进VOCs综合治理,实施VOCs企业集群整治和清洁原料替代工程,建立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集群、重点问题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重点水质断面溯源整治,持续开展涉磷企业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加强遗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深入推进危废集中收集和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吴淞江综合整治、太湖生态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工作,加快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鼋荡生态岸线贯通三期等生态项目建设,建成幸福河湖100条(个),精心做好水文章,展现“世界级湖区”的底色。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提升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继续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做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统筹推进“三治”“三优三保”“污染防治攻坚战”、违法用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快盛家厍、云梨桥畔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努力打造“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