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苏州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央省市区各级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和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四个走在前”和“四个新”重大任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江新实践提供有力的审计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导向,服务大局。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做到“如臂使指”,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系统谋划各类审计项目,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深刻把握审计全覆盖的本质要求,依法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审计监督,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应审尽审,做到“如影随形”。注重全覆盖形式与内容、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切实把握好审计监督的广度、精度和深度,选准重点、深度审计,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切实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
(三)坚持系统谋划,联动协同。坚持系统观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审计工作,强化与上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对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好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充分发挥监督效能,形成监督合力,做到“如雷贯耳”,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充分利用金审三期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恪守权力边界,找准审计的着力点和立足点,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专长和优势,从促进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切入,揭示反映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针对性。科学安排审计任务,做到松紧适度、留有余地,预留机动审计时间,切实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
三、审计项目
(一)围绕履行法定监督职责,组织开展财政管理方面的审计。安排苏州市吴江区202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苏州市吴江区2023年度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等项目。
(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审计。安排苏州市吴江区公办学校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苏州市吴江区美丽河湖治理目标完成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苏州市吴江区2022年至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
(三)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开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审计。安排苏州市吴江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审计等项目。
(四)围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开展民生保障和改善审计。安排苏州市吴江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
(五)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安排区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