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教育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核心思想和精髓要义,深入学习“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吴江路径”。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压减。围绕作业管理改进和优化策略,召开全区加强和改进作业管理校长、教师座谈会,开展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组织多轮作业管理“校际推磨”调研和区级督查,每学年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研判全区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各学校作业管理亮点和不足,推广优秀的作业设计经验,研究作业方面破解难题的策略。各校强化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有效作业管控,最大程度控制作业量在合规、合理和合情范围内,并加强作业调查反馈。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杜绝简单下发答案明确要求家长进行批改的违规现象。部分学校试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协助教师改进作业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中小学作业管理办法、学科作业指南,初步建设起部分学科作业资源库,指导“一校一策”制订校本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提高作业设计、实施、批改、反馈、错题整理质量。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注重“双减”背景下的高质量教学研究,颁布《中小学课堂规范二十条》,开展科研力与教学力双驱互动”主题活动,引领教师把研究中心下沉到课程、课堂和教学,制订幼小、小初衔接方案,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相继出台《吴江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科素养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吴江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依托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提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等。以优化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为目标,不断丰富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建立区级层面的分学科资源库,提升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和效果。
三是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持续优化。全区把课后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广泛宣传,精心准备,目前已经实现两个覆盖,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各校根据实际“一校一策”制订工作方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后,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各校结合天气等实际情况,根据校情、班情、学情,灵活执行课后服务。各校这一系列工作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和好评。部分学校从对教职工的人性化关怀出发,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的方案,长安实验小学、震泽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有益做法在上级领导调研时得到充分肯定。全区制订《吴江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原则、内容形式、组织管理、资源保障和监督考核等,从而全面实施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形式,真正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全区落实好课后服务收取和合理取酬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保证经费管理及时到位。